文/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趙婷婷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了烏茲別克斯坦這一充滿潛力的市場。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和烏茲別克斯坦國家統計委員會的數據,中國是烏茲別克斯坦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占其進口總額的20%以上。而且,據外交部領事司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政府關于互免簽證的協定》于2025年6月1日生效,兩國的來往勢必更加密切。
在拓展海外業務的過程中,商標侵權問題逐漸成為中企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假冒商標不僅損害了企業的品牌聲譽,還可能導致市場份額流失和巨額經濟損失。筆者在工作中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假冒問題,隨著中國各行業的不斷壯大,企業們也逐漸越來越積極的應對和打擊這些侵權問題。本文將結合筆者工作中的實踐經驗進行初步介紹,以期可以協助企業出口業務的順利開展。
總體來講,在烏茲別克斯坦打擊假冒一般需要從調查開始,后續可以選擇開展行政維權或是司法維權。
一、搜集侵權信息并發送警告函
如需開展具體維權事宜,需先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相關調查,獲取侵權產品生產者的信息。企業可先通過內部調查或是通過本地的經銷商的協助,在本地市場進行走訪以初步獲得侵權信息。若侵權信息為從互聯網獲取,則建議請外所律師協助進行網絡/電話調查,初步探明侵權者信息以便后續提起相關打擊行動。如經過網絡/電話調查無法確認侵權人信息,可繼續考慮進行實地/商業調查。
一旦獲得侵權產品生產者/銷售者的信息,可考慮根據調查的情況先向侵權方發送警告函,告知侵權行為可能承擔的法律后果,以及維權方的堅決維權態度,如告知對方后續將通過行政或司法途徑對其進行追責,一般為維權先行采取的第一步行動,且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此外,如權利人打算向對方在后續司法程序中追償損失的話,建議先行發送警告函。
不過,發送警告函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即可能打草驚蛇,侵權人有可能在收到警告函后立刻轉移侵權產品,讓后續的維權無法開展。
二、行政維權方案
針對侵權行為,權利人可選擇向司法部(Ministry of Justice)或是國家反壟斷委員會(State Antimonopoly Body)提交侵權投訴書。
司法部為商標局的上級機關,主要負責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執行,包括商標權的保護。投訴通常依據《烏茲別克斯坦民法典》和《商標法》等相關法規。向司法部進行投訴對于明顯的假冒行為,如侵權人使用與權利人相同的標識的假冒產品比較容易查處,并且對小型侵權主體,如個人、個體工商戶或是小型企業往往等能起到較好的震懾作用。如司法部認定侵權行為成立,則將下發行政裁決要求侵權主體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整改,并處以500~1000美金不等的行政罰款。不過,由于司法部的處罰輕微,對侵權人的威懾力相對有限,尤其是對屢次侵權或惡意侵權者。侵權人可能認為侵權成本較低,從而繼續從事侵權行為。
相對于司法部,烏茲別克斯坦國家反壟斷委員會是一個獨立的政府機構,直接向烏茲別克斯坦內閣報告,不從屬于其他部委,該機構主要負責維護市場競爭秩序,防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其做出的決定具有更高的權威。反壟斷委員會可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同時處以高額罰款,金額通常遠高于司法部可能判處的賠償金額,一般為5千至一萬美金。此外,如情節嚴重的,侵權主體還將有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若對反壟斷委員會的裁定不服,雙方均可向行政法院提起上訴。
綜上所述,司法部的處理更適合顯而易見的商標侵權案件,比如侵權人的假冒產品上使用了與權利人相同的商標和外觀設計。反壟斷委員會更適合涉及不正當競爭或市場壟斷行為的商標侵權案件,比如侵權人的假冒產品上使用了與權利人近似的商標和外觀設計。我們建議權利人結合調查結果,針對不同規模的侵權主體以及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考慮向不同的主體進行投訴,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司法維權方案
上文所介紹的行政維權方式只能使得侵權人受到處罰,但權利人無法獲得賠償,如權利人希望主張賠償的,則需要啟動民事侵權訴訟。
在烏茲別克斯坦,商標侵權案件的管轄權主要依據被告所在地、侵權行為發生地或合同約定確定。經濟法院通常是此類案件的主要管轄法院。在民事訴訟中,權利人一般可請求:
請求法院判令侵權人停止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識,停止生產、銷售、進口或出口侵權商品;
請求法院判令侵權人賠償因侵權行為導致的經濟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賠償金額可以基于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非法所得或合理的許可使用費;
請求法院判令銷毀侵權商品、包裝、標簽以及用于生產侵權商品的模具、設備等工具。
請求法院判令侵權人在指定媒體上發布公開道歉聲明,消除侵權行為對權利人造成的不良影響;
請求法院判令沒收侵權商品,并將其移交給商標權人或進行銷毀;
請求法院在訴訟期間發布禁令,禁止侵權人繼續從事侵權行為,查封、扣押侵權商品和相關工具。
經濟法院共有三審,分別為一審法院、上訴法院和再審法院。此外,需要特別提示,針對進口商品侵犯商標權的訴訟,該商標權必須在海關備案。
除了民事訴訟外,針對商標侵權行為提起刑事訴訟也是一種強有力的法律手段,適用于情節嚴重或惡意侵權的案件。根據《烏茲別克斯坦刑法典》第184條規定,未經商標權人許可,非法使用他人的注冊商標、服務標志、商品原產地名稱或與之相似的標識,如果該行為導致重大損失或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將被追究刑事責任。處罰包括罰款、強制性社區服務或最高兩年的限制自由。如果侵權行為是團伙作案或有組織犯罪、侵權行為導致特別重大的損失或是侵權行為對公共健康或安全造成威脅的,將導致更高額度的罰款、最高五年的限制自由或是最高三年的監禁。
綜上,在烏茲別克斯坦打擊假冒行為,需要企業采取系統化、多層次的維權策略。從初步調查、發送警告函,到選擇行政維權或司法維權,每一步都需結合侵權行為的性質和侵權主體的規模靈活應對。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中國企業應未雨綢繆,提前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商標注冊和海關備案,為后續維權奠定基礎。只有通過法律手段與市場策略的雙重保障,企業才能在海外市場中行穩致遠,實現可持續發展。